9月15日,贵溪市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贵溪一铜加工企业老板,对被害人幺某(系该公司会计)发送转账指令,骗取公司资金100万元。
近期,我市冒充领导类电信诈骗案件有所抬头,犯罪嫌疑人冒充企业老板对公司会计、财务发送转账指令,或在网上发布刷单、贷款等虚假信息,诱骗被害人进行转账刷资金流水,进而骗取被害人资金。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冒充身份诈骗往往让人防不胜防。不法分子伪装成各种身份,套路千奇百怪,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冒充身份类诈骗形式,快来看看吧!
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时事热点,不断迭代升级,往往会给受害者造成较大损失。诈骗分子的主要犯罪手段为: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医保卡、金融账户被冻结,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为了增加可信度,一些诈骗分子会利用手中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在诈骗过程中说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等迷惑受害者。一些诈骗分子还会展示虚假公检法网站发布的虚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较严峻,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贩卖假口罩等为由实施诈骗,应特别注意。
冒充客服类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案件受害群体一般是网购用户,这些用户的网购信息和快递面单信息事先已经被诈骗分子非法窃取。诈骗分子会采取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的方式,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或者是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还有一种是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VIP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支付手续费。有的诈骗分子以受害者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积分不足为由,让受害者申请贷款来提高会员积分,并诱骗受害者将贷款汇入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受害人的姓名、手机号、账号信息等资料,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联系受害者,冒充受害者的领导或者亲友,要求帮忙转账到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有的诈骗分子会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受害者的熟人身份,以各种借口要求受害者汇款至指定账户。
如何防范不法分子冒充身份诈骗
1. 确认真伪及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2. 如难以确认身份真伪,可以多问几个私密性的问题
3. 不要主动猜测对方的身份
4. 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涉及到转账汇款等业务时,切记进行电话或当面核实!
5. 如有条件,到相关部门的具体办公地点咨询
6. 通讯部门、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转账
转账前牢记
1. 到底认不认识对方
2. 为什么要转账
3. 转账账户是私人账户还是对公账户
如果发现被骗
应该第一时间报警,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方便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