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行这样的段子:诈骗分子日薪九千五,一个月换路虎。
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无比拙劣的诈骗手法还能骗到钱?这是很多人对于金融诈骗的质疑。其实,金融诈骗这件事就跟屌丝约炮一样,广撒网下一定会有人上当的,而且这一行还有成熟的产业链和策划、客服、技术研发等细致的内部分工。那么,在诈骗手法多样和受骗金额上升的大环境下,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无能为力呢?
“2018年最新10大金融诈骗手法排行榜”对各个金融诈骗手法的广泛性和危害性进行了综合考虑和细致划分,并参考了腾讯金融科技智库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金融反欺诈——洞察与攻略》白皮书。智付支付提醒大家,“恐惧来源于未知”,我们只有熟悉这些金融诈骗手法以后它背后的运行逻辑,才能避免在复杂的大环境下让自己失去理智和判断力。
十、假冒共享单车欺诈
作案手法:先是短信提醒欠费,再是在网上造假资料骗取信任,然后用各种手段引诱受害人转账。
真实案例:佛山的黄女士收到某共享单车“客服”短信,称她由于没有还车成功被扣费1千多元。她随后登录了“客服”提供的“官网网址”,核对后发现短信号码确实为“官方”号码,于是她回拨该号码,对方称其账户的余额不足以支付扣费,而自己作为“客服”人员,可以使用“内部优惠价”替她垫付这笔钱,但需要她把钱转到指定银行卡上。随后她向对方转账了8000元,对方还一直引导她继续转账,当她察觉不妥时拨打了真正客服电话后,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代客人缴费”服务。
如何防范:
1. 不要轻信短信提供的电话、网站等信息。
2. 不要在网站随便提供或者填写个人信息。
九、付款码被骗
作案手法:以定外卖等名义要求受害人透露其付款码数字骗取钱财。
真实案例:快餐店家覃先生接到一个订餐电话,对方要订35份快餐,共499块钱,并要求以移动支付的方式转账。对方接着要求覃先生出示付款码给他。在覃先生迷糊之际,对方称只要念付款码的数字就行,没过多久,覃先生收到手机支付成功信息,他微信里的499块钱被对方转走了。
如何防范:
1. 要分清楚付款吗跟收款码,不要轻易把条形码、二维码、付款码数字泄露给他人。
2. 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立即联系移动支付软件客服冻结账户,并第一时间报警。
八、商户交保证金被骗
作案手法:利用商家急于打响知名度的心理,使用逼真的工作证和合同,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活动拉他们入驻知名外卖和移动支付平台,并向商家收取保证金。
真实案例:一名自称是某知名网络平台的男子找到了在湖南经营轰趴馆的沈女士,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她提高其店铺在外卖平台上的知名度和客源。于是沈女士向其缴纳3千元保证金,并承诺在15天内上线她的店铺,但随后该男子就再也无法联系了。
如何防范:
1. 不可单凭工作证就认定对方的身份,应该主动致电对方公司求证。
2. 正规公司不需要交保证金和签订所谓的协议书。
七、好友账号被盗诈骗
作案手法:骗子在盗号后,以朋友名义向受害人借钱。
真实案例:几天前,梁先生突然给杨女士发微信说要借点钱,由于梁先生平时帮过他不少,因此她毫不犹豫就借了给他。在杨女士想打电话告知梁先生时,发现他的手机被占线了,她以为梁先生出差太忙了,因此没放在心上就直接转钱过去了。几天后,当她看到梁先生发朋友圈说账户被盗后,才意识到被骗了。
如何防范:
1. 一旦发现账号被盗,要及时冻结账号,立即提醒亲朋好友不要理睬该账号发来的任何信息。
2. 如收到借款请求,需通过手机、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本人。
3. 不要将QQ和微信互相关联,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防范“克隆”好友。
六、冒充好友被骗
作案手法:利用添加好友、复制他人信息的高仿微博等手法,谎称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真实案例:绵阳的张小姐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添加信息,对方声称是某银行工作人员,她添加好友后,该人员称张小姐的银行卡被冻结,需要缴纳2600元的“解冻费”。随后对方发来了收款二维码,要求张小姐通过扫码付款的方式将钱汇过去,她老实地把钱汇过去并把付款截图发给对方后,对方就再也没有回复她的信息了。
如何防范:
1. 网上转账前要多渠道核实身份。
2. 不随便添加不认识的好友,不在朋友圈晒娃晒财产等个人信息,谨防被非法利用。
五、退款诈骗
作案手法:假冒客服谎称产品有质量问题并声称可以赔偿,要求单独添加好友,扫码填写个人资料,并提供个人手机验证码的手法实施盗刷。
真实案例:“双十一”过后,西南的梁女士接到自称是店家客服的电话,声称她买的9.9元画板由于甲醛超标可以给她赔偿。随后客服要求梁女士添加QQ好友,随后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要求她扫码进去退款中心,并要求她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在她告知客服手机验证码后,对方通过各种网贷平台借走梁女士合共15万,并盗刷5千元。
如何防范:
1. 遇到退款情况一定要在平台官网跟客服进行确认,并在官网上进行退款退货操作。
2. 手机验证码不要随便告诉别人,作案人员利用验证码不仅可以盗刷,还可用来做网贷。
四、刷单被骗
作案手法:以某科技公司为名,利用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想赚外快”的心理,将“校园贷”披上“刷单”的外衣,利用受害人的名义做“以新款偿还旧款的分期”。当贷款“窟窿”越来越大时,以虚假短信告知贷款人已还款成功,导致网贷机构只能向贷款人追缴欠款。
真实案例:大连大学生小王经同学介绍为某科技公司做网络刷单。该公司人员称他们与多家知名网贷公司有合作,小王只要将申请贷款到账的钱转到指定账户就能获得酬劳,并承诺贷款本金和利息由他们还清。小王信以为真,注册对方提供的APP申请贷款。贷款到账后,通过转账转到工作人员账户,并获得几百元酬劳。前几个月对方还是正常按时还款,但随后小王在陆续接到网贷机构的催款电话后,才发现自己收到的还款信息实际上是对方编造的假信息。
如何防范:
1. 不要随便给陌生人透露社交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网贷要走正规渠道,防止被他人利用。
2. 不要随意下载软件应用,不要贪图小利,相信借校园贷之名实施的各种“套路贷”。
三、冒充客服被骗
作案手法:打电话给买家,声称其账号因系统错误被录入成代理商或会员,随后会有假冒银行工作人员的人联系买家,要求其转账以取消该付费业务。
真实案例:西安的张女士晚上接到自称电子商务平台营业中心经理的来电,对方称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他的账户被开通了VIP代理商业务,每个月要扣500元。当事人要求他们取消该业务时,他们称VIP客户与银行签约,不能单方面取消。对方询问张女士是那个银行后,就帮她转接到该银行客服,接着该电话人员声称张女士需要填写一份电子回执单,并声称其银行卡的钱比较多不好冻结,得先转到移动支付软件里面,再转到对方提供银行账户里暂存。张女士完成这些操作后拨打那个电话确认,发现对方已不接电话。
如何防范:
1. 任何平台和银行工作人员均不会引导用户进行任何转账操作。
2. 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轻信其所说内容,涉及到钱财的要多方核实。
二、冒充公安被骗
作案手法:骗子谎称警察,以发放通缉令、涉嫌洗钱、信息被盗用等为由进行恐吓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并以保障资金安全等为由,引诱事主转账或安装木马程序实施诈骗。
真实案例:郑州的许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陈红打来的电话,声称他涉及300万元的银行案件,随后一个自称是焦作市公安局的人给他打电话,称之前的人是办案民警并请他配合。随后,该人员要求他把办案保证金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待案件核实后再把钱退还给他。许某在把卡里头的15000元打到指定账户后,几天没回应,才发现上当受骗。
如何防范:
1. 要求你绝对不能挂掉电话和不透露电话内容的是假警察。
2. 不让你主动拨打114查询号码的是假号码。
3. 直接说发通缉令和逮捕令给你的是假通缉令。
一、虚假投资理财
作案手法:虚假公告宣传,用高收益率做诱饵,采用“先安抚,后跑路”的手法。他们的获客渠道主要是QQ、微信等社交工具,以拉人进群的方式,在群里互相吹捧某某平台投资收益率高,从而引诱投资者入局。
真实案例:寮步的谢先生在一个网络交易平台上进行投资理财,骗子先让受害人投入100元试水,在连续一段时间获得本金和每天2.15元收益后,受害人放松了警惕,从而逐渐加大了投资金额。谢先生在投资了13万元以后,客服以银监会在例行检查为由冻结了他的资金,并称马上能恢复正常。但一段时间过后,谢先生已经无法联系到该平台,当他想上门讨个说法时,却发现对方已人去楼空。
如何防范:
1. 看网站,正规的投资理财平台网站域龄至少都在一年以上,服务器都在国内,并可查询到备案。
2. 看资质,登录国家企业信用,输入企业执照代码查询,并拨打在册公司的客服辨明真伪。
3. 看收益,正规的投资理财平台年收益在3%-15%之间,只有年息而没有日息的说法。
金融诈骗的实施分两个阶段,构建场景和获取信任,那些不具备辨识场景真伪的能力的人和贪小便宜的人,是导致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永远不要把骗和被骗当成了个人智商问题,因为骗和被骗很多时候跟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