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时间,这段时间各种“年度词汇”“年度案例”盘点,可谓是刷过了我们一条又一条的朋友圈。为了跟上节奏,警叔为大家盘点了2018年的诈骗案例,总有一条刷屏过你的朋友圈。
01、海外医疗诈骗
案例还原:2018年12月6日,公安部宣布破获一起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
年初,浙江嘉兴警方接到群众王女士的报案,称某美容机构出国免费旅游为名,诱其花费600余万元人民币购买名为“癌盾”的治癌药品,怀疑被骗。至此,整个诈骗案件开始浮出水面。
案件从调查到彻底告破,共计历时将近1年,抓获130余名犯案人员,涉案金额10个亿。
(公安部破获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
延伸阅读:谎称患癌诱骗疗购买昂贵“药品”,涉案金额近10亿元
套路分析:该犯罪团队通过合作美容院发展下线,利用“海外免费旅游”、“海外免费体检”等噱头,前期物色优质客户、中期诱导体检、诈骗,后期制作网站、掩盖事实,通过修改体检数据,诱骗受害者购买售价几十万元但实际价值只有几百元的“癌症治疗药”。
02、社交软件语音克隆
案例还原:11月,赵女士收到一条来自父亲的语音留言,称其买菜没带钱,需要赵女士转200元。赵女士简单地问了一句:爸,是你吗?很快便得到另一头肯定的回答。听到“父亲”的语音,赵女士便放心地将200元转了过去。
但是殊不知,那头回复的语音,竟然是骗子通过“语音克隆”复制的语音,和赵女士进行语音交流的是被克隆之后的账号。自然,赵女士转过去的200元钱,也入了骗子的口袋。
(居民赵女士遭遇“语音诈骗”)
套路分析:骗子利用软件植入木马盗取社交账号,然后用克隆出来的社交账号实施诈骗。克隆的社交账号可以转发语音,骗子利用以前的聊天记录转发一些常用语,比如“在吗”,“可以吗”等惯用语言对受害人进行诈骗。这类诈骗因为“复制的语音”和本人没有差异,极其容易上当受骗。
03、“锦鲤”骗局
案例还原:要说哪一种手法最能够体现骗子的追热点能力,当属“锦鲤”骗局。
2018年,自从 “锦鲤”这个概念火了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阵“锦鲤”热潮。“杭州锦鲤”、“广州锦鲤”、“苏州锦鲤”等各种各样的“锦鲤”腾空而出。很多平台、公众号推出一系列的“寻找锦鲤活动”。在这股热潮当中,同样也有骗子的身影。
(大量“锦鲤”活动充斥社交圈)
套路分析:面对如此多“送上门的锦鲤”,骗子当然是想要“一网打锦”:第一是设立虚假锦鲤活动,诱导参与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获取参与人员的详细信息,后续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骚扰诈骗。再就是冒充发奖平台,给参与活动的人发送含有钓鱼网站的短信,引诱他人上钩,实施诈骗。
04、投资、理财骗局
案例还原:很多理财的网友都会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比如股票、基金、期货等,赚取理财收益。因为投资风险,理财有收入和亏损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018年,“期货”、“基金”等理财投资骗局已成为高发的诈骗类型。这类诈骗案件,涉及金额大,隐蔽性强。资金的亏损,受害人通常会认为是投资风险导致的亏损,而不会将损失的原因和诈骗联系起来。
(虚构交易是常用诈骗方式)
延伸阅读:伪期货交易所瞒天过海,诈骗200余人被骗资金达数亿元
套路分析:虚构交易平台,修改交易数据,通过收取高额的手续费一点点蚕食投资者本金是投资类诈骗案件的常用手段。前期利用“理财师教投资”为噱头吸引受害人,让受害人尝到一点甜头后,再推荐受害人进入到自己的“交易平台”,进行上诉操作,实施诈骗。
05、利用视听类平台诈骗
案例还原:很多网友都有刷短视频的习惯,经常一刷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今年下半年,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诈骗的案件不断发生。多个城市的公安系统发出警惕通知:谨防视听类网站的诈骗骗局。
(警惕视听类网站实施的诈骗)
延伸阅读:网络诈骗盯上抖音短视频“刷赞”一定要小心这四类骗术
套路分析:利用视听类平台设置骗局,主要是在常见的视听类平台中发布诈骗类信息,用“兼职”、“给予高回报”“山寨账号”等手段,引诱他人上当。
利用视听类网站的骗局通常有以下几个类型:
“截屏兑奖”:宣称截取特定内容截图,可以找客服进行兑奖,实施转账类诈骗。
“兼职刷赞、刷播放量”:“兼职刷单”的翻版,通过“简单刷赞、刷播放量就能获得报酬”的话术,骗取他人会员费和兼职押金。
“发布虚假福利”:通过视听类平台,发布虚假福利,利用他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引诱上钩。
06、AI应用骗局
案例还原:今年10月,广东警方打掉一个利用交友APP诈骗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借网上交友相亲之名,利用AI技术实施精准诈骗。
犯罪团伙让AI机器人根据话术在交友平台上假扮“异性朋友”,和进入到APP里的人“谈恋爱”。在取得信任后,一步一步诱导,通过让用户购买各种虚拟道具达到诈骗的目的。
(AI语音机器人“在线陪聊”)
套路分析:AI诈骗不仅仅被应用在上述的“在线陪聊”中,还被应用在骚扰电话、诈骗短信等方面。在生活中,很多的诈骗短信、诈骗电话都来自于AI机器人,骗子利用这些手段对目标对象进行精准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07、“下单故障”等新型网购诈骗
案例还原:每到“双·11”“双·12”期间,各种类型的网购诈骗案件频发,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
在传统的网购诈骗中,“兼职刷单”、“冒充快递员”是常见的诈骗方式。在今年的购物节期间,“下单故障”“误操作被注册为会员,需通过银行取消”等新的手段进入我们的视野。
套路分析:骗子根据网购信息,假装网店的客服,谎称“你的账号被误注册为会员,需要通过银行帮你取消”,然后引导上当的受害者进行转账、扫描二维码等一系列敏感的操作,骗取受害人钱财。
08、“假闺蜜”案件
案例还原:今年8月,一个#闺蜜求写借条安慰#的热门话题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带出了人们对于“假闺蜜”的热议。小周的闺蜜小徐心情不好求安慰,说给她写个借条就好了。小周先后写下24万元的借条,没想到被小徐追债。
(闺蜜求写借条安慰)
“假闺蜜”类型的案件不仅仅只有小周这一个个例。在2018年诈骗案例中,就有不少借着真友谊行骗的“假闺蜜”。
经过闺蜜介绍,王女士开始一段跟其缉毒警察“表弟”的网恋之旅。可是“男友”多少有点奇怪的病:不能语音、不能视频、不能见面,心情不好、身体不好、钱包空荡荡。更让王女士奇怪的是:前后花了29万,没见过一次面的“男友”突然离世了。经过分析,其“男友”和闺蜜竟是同一人。
套路分析:明明把你当作好朋友,你却欺骗我的感情和钱财。
09、酒托骗局
案例还原:11月,网上一个“通缉犯”的照片火了。网友纷纷称其为“最美通缉犯”,同时也带起了媒体和社会对于“酒托骗局”的广泛讨论~
事件源于:11月中旬,四川警方发布了一份“通缉令”,在线通缉一个酒托诈骗团伙。而这个名叫“卿晨璟靓”的“最美通缉犯”就是该团伙中的一员。在过去的几个月内,该团伙在多个酒吧、茶馆多次作案,实施酒托诈骗。
延伸阅读:静海公安成功端掉一“酒托”诈骗团伙 涉案金额数十万元
套路分析:“酒托骗局”有精心设计的圈套,合理有序的分工和一系列熟练的套路。以美女的身份在社交平台上引诱他人,利用男性猎艳、好面子的心理,然后诱骗男性进行高价酒水的消费,达到骗取男性钱财的目的。
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希望在年终,大家都能够开开心心,远离诈骗。